首页

上校女王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30 02:05:04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44541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时政长镜头丨“梦之队”的筑梦人

对巡视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可以采取制发巡视建议书或者其他适当方式,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加强监管、健全制度、深化改革等意见建议。

专家学者齐聚山东济南 共探数学学科发展

同时,中铁三局项目部配置了国内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路面施工设备,涵盖了从后场沥青加工、成品料生产、前场摊铺,以及路面铣刨、清扫和封、透、粘层全工序工装。创造性引入无人驾驶摊铺碾压机群,植入“全断面,零污染”施工理念,实现智能导航和全流程数据协同,确保路面施工连续稳定、绿色环保、品质卓越。

实探“随便进”的政府大院:外卖员和官员同堂吃饭

此外,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符合全球期望,能够推广生态友好的做法和绿色技术。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负责任生产的需求,也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全球努力。

联合国官员:中国勇于担当获得回报,期待继续发挥绿色引领力|世界观

【光明漫评】让文明出游成为假期新风尚

“这款材料包能够让大家快速地学习刺绣,让乌拉特刺绣变得简单易学。我们公司先后与高校、民间团体、社区合作,教授培训了1600多位刺绣爱好者。”娜仁高娃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